按:7月10日,乃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辞世一周年之日,作为田先生的挚友,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创院院长、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先生接受了教育基金会的访谈,深情回忆了与田先生二十年的友谊和难忘的点滴,以缅怀这位赤诚的爱国人士和笃实的慈善教育家。
田家炳先生
2018年7月10日,对于黄会林教授和她的团队而言,实为悲痛之日。与北师大艺术教育结下深厚友谊的田家炳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9岁。
田家炳1919年生于广东大埔,18岁走出大山,于南洋创业;1958年移居香港,创办田氏化工实业,成为业界翘楚;1982年,毅然捐出85%的财产,成立专事公益的“田家炳基金会”;1984年,将工厂交予子女,成为“职业慈善家”;2001年,遇香港经济低迷,抛售居住37年的房产,改住出租屋以兑现捐资诺言;2010年,将“田家炳基金会”管理权交给社会人士,变家族管理为社会拥有和管理……田先生对民族的拳拳之心,对教育的切切之情,以及对后学的扶持之志为世人瞩目,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便是他捐资教育、精诚报国的受惠者之一。
黄会林教授与田家炳先生因北师大艺术学科的恢复和发展建立起深厚友谊。时隔二十年,她用一波三折来定义田家炳先生捐赠艺术教育书院大楼的始末,说艺术楼是用真诚换来的“雪中之炭”。
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
艰难时世:闻得香港有个慈善家
话还要从新时期北师大艺术学科的恢复讲起。北师大艺术学科始自1915年,1949年以后因高校院系调整,被合并调整至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单位,只剩下公共艺术课。1980年代初,学校要重新恢复艺术学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过程。
1992年,已年近花甲,任教于中文系的黄会林受命到艺术系开辟新专业,和她一起转系的只有尹鸿、周星、绍武、李稚田等五位教师和六名硕士生。他们被安排到北校(即位于定阜大街的原辅仁大学校址)主楼后面的化学药品仓库里。那里弥漫着一股化学药品味,且只有一间破办公室,墙上还都是雨水的痕迹,下雨天时常漏雨,师生们无奈便拿盆接水。最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是一台老旧电话机,还有五万元的经费欠款。就这样,黄会林带领下的影视教育专业从零开始白手起家了。尽管硬件条件差,但团队明确了“一二三四”的学科发展规划,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所谓“一二三四”,“一”是明确一个目标,要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具有头脑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二”是艺术和传媒两大学科双翼齐飞。“三”是树立教学、科研和实践三根柱子,互相支撑。“四”是抓好整合建制、培养人才、理论建设和品牌建设等四方面工作。“三大步”指的是1993年争取到硕士点,1994年招收影视专业本科生,1995年获批当时中国高校唯一的电影学博士点。
然而,局促的办公和教室场地难以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作为系主任的黄会林教授无固定办公室,只能背着书包流动办公;学生们无固定教室,上公共课和听讲座要骑车来回奔波于两个校区。黄会林教授为此多次向校领导争取返回本校,最后经多方协调,在英东教育楼得到两间办公室作为过渡。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1998年,黄会林教授得知,香港有一个慈善教育家叫田家炳,他坚信“教育乃强国之本”,要赞助内地盖教育楼,发展教育学科,而北师大彼时并不在被赞助之列,要想得到资助,只能自己去努力争取。于是,时任北师大副校长的郑君礼教授与黄会林等一行决定主动到香港拜望田家炳先生,为北师大艺术教育学科争取机会。
2018年4月,北师大党委书记程建平拜访田家炳基金会,并请田老长子田庆先转达对田老的问候
一波三折:真诚终得换真情
世人常道缘分乃天赐,非人力能为,但是北师大与田家炳先生的结缘却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初见:诚意化缘,遭到婉拒。1998年,北师大一行人初次造访田家炳先生府邸,在说明希望受到捐赠的来意之后,得到的却是田先生的婉拒,理由有二:一是他一贯坚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其捐助的多为边疆贫困院校,而北师大为部属高校,似乎用不着他的锦上添花;二来他一直捐助的是教育学科,艺术学科不在此列。面对田先生的拒绝,黄会林教授诚恳地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她说天子脚下也有穷人,恳请田先生亲自到北师大走一走、看一看,实地了解艺术系简陋的办公和教学条件,她还说,艺术教育属于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此番话,田家炳先生未置可否。
复见:热情赴约,合作初成。1998年秋,北师大接到田家炳先生邀请,同赴其家乡梅州大埔,参加37项家炳工程落成剪彩、奠基庆典活动。黄会林教授等人再次赴约,所见有两个情景记忆犹新:
情景一:在大埔县城,黄会林教授随意地问路边的一个小学生知不知道田家炳先生。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们大埔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的!”可见田先生在大埔人民心中的位置。
情景二:当时受邀团队从广州到东莞、中山,再到梅州大埔,最后到田先生的家乡古野镇银滩村,年近八十高龄的田先生伉俪偕子田定先及房德昭董事始终全程同行,且对前来参会的全国高校代表关怀备至。离开大埔的那天,大家一起去田家炳先生故居参观,路途遥远,而且乡间路段非常颠簸,但是耄耋之年的田先生夫妇,却始终神采奕奕、怡然如初,可见他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有多么深挚。
那次相见之后,北师大受邀团队与田先生有过一次真诚的对话,初步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田家炳先生与黄会林先生在当时艺术系的办公室合影
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落成典礼现场
三见:真诚相待,促成合作。1999年,田家炳先生受邀到访北师大艺术系,向北师大捐赠“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的筹建款项,并参加艺术教育书院的奠基仪式。黄会林讲起了田先生此行的四个关键词:
坐:弹不起来的沙发。按照田先生一贯的低调风格,校方在简朴的专家楼招待所给他安排了住宿,没想到房间里的沙发都是坏的,田先生坐下去,弹簧却弹不起来,这可不是校方故意为之,而是学校实际条件如此。
照:唯一一把办公椅。田先生在考察艺术系办公教学条件时,亲眼看到了墙壁斑驳和四处漏雨的办公室,几架只要触动一个键就都响的破钢琴,他深受震动。在唯一的一间行政办公室里,田先生要求要在办公桌前一把木椅上留影,黄会林教授问他为什么,他说要让他捐建的那些大埔的现代化中学校长们看看,北师大的办公条件都是这样的,而他们还觉得现在的条件不好。
吃:上马饺子下马面。接待田先生的饭菜,北师大并没有准备七个盘八个碗,而是像对待亲人一般“上马饺子下马面”,朴实的做法让田先生感受到北师大的务实作风和亲人的温暖,他说“我走了全国各地的学校,你们的安排是唯一的”。
听:梦想的田庄。临别的前一天,艺术系师生用真诚的心排演了一台小晚会,并唱起了自己作词作曲的《梦想的田庄》,是全体师生特地向田先生及所有关心师范教育事业的人致敬。当唱到“八月的天空下,梦想住进了自己的田庄”时,全场的歌声和掌声交织在一起,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就这样,北师大人用真诚的心和对艺术教育的情深深打动了田家炳先生,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建设项目在这样的情感碰撞之下诞生了。
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大楼奠基之后,田先生对教学楼的设计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和意见,比如每层都要有厕所,教室的面积要适宜,通风条件要好等,一切都以实用和方便学生为原则,反对华而不实,黄会林先生亲自参与设计与监督工作。2001年7月,“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落成,建筑面积10916平方米,包括影视、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等专业教育、科研、实验用房,以及公共艺术教育综合用房,其艺术学科综合性为当时国内罕见,而造价却远低于普通教学楼。落成典礼后,田先生多次光临北师大,为学校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2005年,北师大,田家炳基金会教育研讨会
廿年之缘:感受真实的世人楷模
因为北师大艺术学科的发展和怀揣同样对教育的热忱,黄会林教授和田家炳先生成为了忘年交,她感受到田先生作为一位四海共仰的实业家、慈善家,对中国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为世人树立的良好楷模。
田家炳先生出身书香门第,良好的家教和“勤俭诚朴”的家风,使其一生以修身立德为先,凡事身体力行,推己及人,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凡化工、水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关国计民生之事,无不在他的视野之内,他认为“中国的希望在教育”,将90%的善款都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和青年学子的德育,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田先生为人低调务实,他反复强调“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之先父遗训,一再阐述“关心社会、各尽所能,涓滴风险,宏扬爱心”之人生哲理;以及“施比受更有福”“独乐不如众乐”“留财于子孙,不如积德于后代”之自奉名言。他把捐资助教当作一项严肃的事业,而绝不仅仅是乐善好施的业余活动。他毕生节俭,在生意场上从不搞铺张的仪式;儿女婚嫁一切从简;自己80岁大寿也不摆酒;一双鞋穿了10年,袜子补了又补;不用私车而乘火车或地铁出门办事;为了避免浪费总是随身携带肥皂……
“务实低调”“尊师重教”的田氏家风,在田夫人及其子女和田氏基金会工作人员身上都有突出体现。2018年,田家炳先生去世后,“田家炳基金会”仍然与北师大保持着友好往来,陆续支持教师发展、“双一流”建设等项目,并对2013年启动的“会林文化基金”进行资助,该基金以黄会林教授提出的“第三极文化”理念为引领,致力于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引领公益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1993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以表彰这位爱国爱乡、诚意慈善的实业家。今天的“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全科全功能艺术楼,每天在这里进出的师生数以千计,而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已经成为全国双一流学科,并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评分。
北师大人没有辜负田家炳老人家的殷切期望。秉承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的北师大人,为人与为学,教书与育人,都受惠于田家炳先生这样的优秀道德人物的指引和精神认同,努力成为并不断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内的田家炳铜像
特别感谢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黄会林先生